下一个五年,罗湖向哪?
作为深圳的最早建成区
罗湖身上有很多的标签
也承载了很多的深圳记忆
无数个“全国第一”从这里诞生
“春天的故事”从这里书写
“十三五”期间
罗湖成了各大榜单中的常客
#上下滑动查看#
全国经济百强区第15位
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1708.4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2375.3亿元,年均增长6.2%,位列全国经济百强区第15位。
“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”第五名
全面落实减税降费,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全力帮助企业减负担、增活力,连续两年被评为“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”第五名。
改革创新绩效考核连续四年全市第一
积极推进综合改革试点,改革创新绩效考核连续四年全市第一。
全市唯一绩效考核“特别贡献奖”
强力推进“二线插花地”棚户区改造,成功破解“中国棚改第一难”,彻底消除重大公共安全隐患,获评全市唯一绩效考核“特别贡献奖”。
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(市)
累计列入更新计划项目84个,开工45个、建成33个,供应土地119公顷,新增产业空间446万平方米、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40万平方米。获评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(市)。
地铁线网密度全市第二
已开通地铁线路增至7条,总里程超过36公里,线网密度跃居全市第二。
国家《绿色智慧物业蓝皮书》优秀案例
全市率先推出无物业管理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及规范化管理,作为优秀案例入选国家《绿色智慧物业蓝皮书》。
空气质量优良率全市第一
PM2.5年均浓度降至18.2微克/立方米,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.7%,位居全市第一。
“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名城”
“中国最美绿水青山生态名城”
新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11.18平方公里。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新时代“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名城”“中国最美绿水青山生态名城”称号。
国家医改典型,总理点赞
全国率先开展基层医疗集团改革,罗湖医改入选国家医改典型,得到李克强总理点赞。
中国公平教育百佳县市第七名
投入教育经费220亿元,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7所,新增学位10510个,实现辖区所有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百分百能入学,获评中国公平教育百佳县市第七名。
全国“第六届地方
教育制度创新奖·优胜奖”
“数字化思乐课堂”被评为“2020年课堂改革十大样本”,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获评全国“第六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·优胜奖”。
中国曲艺牡丹奖
全市首个国家级
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
文艺精品不断涌现,评书《为民服务》获中国曲艺界最高奖牡丹奖,09剧场《军哥剧说》获评全市首个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。
深圳市市长质量奖(文化类银奖)
全省首个“书香城区”
以悠·图书馆为特色的总分馆体系建设荣获深圳市市长质量奖(文化类银奖),获评全省首个“书香城区”。
大湾区首个“全国围棋之乡”
竞技体育赛训成效显著,获得市以上赛事金牌212枚,获评大湾区首个“全国围棋之乡”。
第十一届“省双拥模范区”
建立退役军人三级服务保障体系,全力做好优抚安置、关爱帮扶和拥军优属,获评第十一届“省双拥模范区”。
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
持续强化资金扶持、深化产业合作、畅通劳务协作,对口帮扶的陆丰市26个贫困村以及广西西林县、隆林县全部脱贫,获评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。
第六届“广东志愿服务金奖(集体)”
区义工联“全年不打烊”提供常态化特色志愿服务,获评第六届“广东志愿服务金奖(集体)”。
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
(区县级)第一名
坚持勤政为民,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,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,区政府门户网站连续五年荣获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(区县级)第一名。
连续四年全市法治建设考评第一
构建“1+4+1”政府法律服务制度体系,连续四年在全市法治建设考评中荣获第一。
“圳治——
2020深圳治理现代化
年度十大优秀案例”
探索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“渔邨模式”,获评“圳治——2020深圳治理现代化年度十大优秀案例”。
新时期迎来新变化
“十四五”到来
罗湖也提出了新目标
到2025年,
☞罗湖的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300亿元;
☞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2500亿元;
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00亿元;
☞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%;
☞每平方公里GDP产出突破41亿元;
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%。
未来五年
罗湖将突出向“新”
产业向“新”: 打造创新驱动型未来都市产业体系,形成一批百亿级科技创新产业集群;
改革向“新”:争取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发展急需的政策纳入授权事项清单,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实现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利用;
融合向“新”: 利用深港优势做好融合文章,打造多领域深层次协同合作的深港社会融合发展区;
建设向“新”:公共配套全面焕新,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具体如何实现?
一起去围观下
产业向“新”
建设创新驱动型未来都市产业体系
积极融入深圳科技创新版图
坚持产业立区的罗湖
产业的新体现在于
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更新
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创新
打造创新驱动型
未来都市产业体系
大力发展总部经济
发挥深南总部经济主廊道引领作用,引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总部企业;吸引国内知名企业在罗湖设立区域性总部、功能性总部;对接香港资源,争取跨国企业在罗湖设立湾区双总部。新增总部企业20家以上,提升总部企业配置资源、辐射带动的能级和作用。
做优做强主导产业
依托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,大力发展财富管理、金融科技、数字金融、绿色金融等新兴业态,引进持牌金融机构30家以上;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内涵式发展,打造“一河六圈”全域消费格局;发展高端商务服务业,打造软件信息服务、人力资源、设计及装饰、旅行社等特色专业服务业集群。
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
重点布局软件与信息服务、智能终端、数字创意、现代时尚、新材料、大健康、安全节能环保等7大产业集群,打造新兴产业专业园区10个以上,建立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培育库,引进培育重点产业头部企业20家以上,形成一批百亿级科技创新产业集聚。
提升发展特色产业
设立珠宝玉石原材料交易平台,打造国际知名的珠宝玉石集散中心。建设视效创意产业基地、工艺美术集聚区、国际时尚创意设计产业园、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,提升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影响力,吸引优质影视、传媒、动漫、创意设计企业入驻,培育和塑造一批受市场欢迎的原创 IP ,打造湾区文化创意高地。
产业创新需要载体
要释放更多创新细胞的潜能,创新主体不可或缺。过去五年,罗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载体总数基本实现翻倍,科技创新氛围日渐浓厚。未来五年,罗湖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在增强发展动能上取得新突破,积极融入深圳科技创新版图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
罗湖计划培育壮大创新主体
实现创新载体达到150个以上,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件。引进营收10亿元以上重点科技创新型企业10家以上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。
同时完善创新政策体系
营造良好创新生态
设立科技创新投资基金,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;投入企业科技创新扶持资金6亿元以上,推动重大科创基础设施与重点科创产业项目加快落地;鼓励银行、保险机构开发产品服务,支持创新技术、创新产品进入市场。
融合向“新”
打好“深港融合”牌 做强枢纽经济
打造“深港30分、湾区1小时”通勤圈
湾区潮涌,深港相融
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机遇下
罗湖充分发挥深港优势
强调深港融合
举全区之力建好
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
提升枢纽功能
做强枢纽经济
深港融合,交通先行
未来罗湖交通
有这些大动作
●加快推进深圳火车站-罗湖口岸枢纽片区改造升级,推动香港东铁北延至罗湖口岸
●推动莲塘口岸24小时通关,试点开通“港车北上”
●转移文锦渡口岸生鲜货运功能,实施口岸及周边升级改造
●建成深汕高铁罗湖北站,进一步优化对外交通,推动深港设施联通,打造“深港30分、湾区1小时”通勤圈
强化深港基础设施
“硬联通”的同时
也要重视实现
规则机制“软联通”
罗湖将探索深港两地在通信通勤、创业就业、就学就医、休闲消费等领域规则衔接,打造社会民生规则集成创新、先行先试标杆区域。深度对接香港“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”和“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”,打造品牌型创新创业基地5个,吸引港澳青年人才8000名以上。
做强枢纽经济
更要推动深港产业
优势互补,融合共赢
打造双城经济典范
●建设全球消费引领区,探索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免税城
●推进金融市场联动发展,创新跨境支付方式,拓宽深港跨境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,引进优质外资金融机构,支持开发跨境医疗保险产品,建设跨境保险服务中心
●建立深港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平台,提升创意设计国际化水平,推动深港两地在消费、金融、文创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合作
改革向“新”
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
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“罗湖经验”
改革是罗湖的“金字招牌”
也是振兴发展的“关键一招”
下一个五年,罗湖以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,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,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“罗湖经验”,激活要素流动,优化营商环境。争取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发展急需的政策纳入授权事项清单。
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
对推动罗湖高质量发展
至关重要
大力发展各类要素交易平台,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,发挥投资引导基金撬动作用,吸引更多优质企业、项目落户。
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,拓宽融资渠道,试点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和质押贷款,充分发挥粤港澳版权登记大厅平台作用,打造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。
拓展产业空间
是城区实现内涵式
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
罗湖将继续用好用足
城市更新改革试点
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
加大创新产业空间建设
实现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利用之路
完善更新实施方式。创新“查违清退+土地整备”联动机制,开展更新整备融合试点,大力拓展连片土地空间,释放产业用地40万平方米,新增优质产业空间300万平方米。建立城市更新产业导入前置审查机制,打造一批高品质高效益专业特色楼宇(园区)。
提升空间利用效能。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盘活低效闲置产业空间,对旧厂区、旧商业区、旧办公楼进行有机更新,提升空间利用水平。鼓励土地空间多元功能混合使用,探索打造面向未来的新业态、新场景、新功能,推动产城融合互促发展。
重塑空间发展格局。聚焦“一主两区三带”发展平台,加快湖贝、蔡屋围统筹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,推进笔架山河、布吉河沿线更新改造,完成直接供应用地45公顷、空间储备用地20公顷以上。
建成湖贝一期、创新金融总部基地、城脉金融中心大厦、金威工业遗址文化公园等一批地标性建筑。高标准谋划建设大望梧桐片区,建成生产、生活、生态“三生融合”的“中央生态区”,打造最具魅力的“鹏城绿心”。
建设向“新”
提升发展形象
构建湾区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区
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
在改善城区环境上
罗湖也通过焕新一点点实现
未来五年,罗湖充分释放辖区生态资源禀赋,通过精心打磨完善城区建设管理,仔细雕琢提升发展形象,打造湾区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区。
以“小切口”推动城区环境品质“大提升”。推动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,利用地下空间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,完成77条道路品质提升。新建19处立体停车设施,深化错峰共享智慧停车改革,进一步破解“停车难”。加快推进垃圾分类智慧监管,建成“无废城区”。
将绿色发展融入城区肌理,打造“城畔山水、花漾罗湖”。将碳达峰、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,推进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;加快推进笔架山河、清水河、布吉河(罗湖段)上游复明,打造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标杆项目;新建改造10个社区公园、75个社区共建花园,新增立体绿化2.5万平方米,做好东湖公园、儿童公园等市属公园接管提升,优化生态质量。
涵养城区文化品味,持续提升文化软实力。建成“一馆一中心”、粤海体育休闲公园等重大文体项目,新增文体设施空间10万平方米以上,完善基层“10分钟文体圈”;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体交流合作,整合“三山四湖”自然资源,深挖改革开放、现代都市等人文资源,打造全域旅游发展典范。
教育、医疗、住房等
都是备受老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
罗湖紧盯“民生七优”目标
聚焦解民忧暖民心
进一步加强基础性
普惠性、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
让幸福看得见、摸得着
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
实施学位建设攻坚行动,新增幼儿园23所、学位 8000个,新改扩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34所,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万个。全面深化集团化办学,扎实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,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,加大特色优质高中建设,促进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。
持续深化罗湖医改
建立区级公共卫生机构、综合性医院、专科医院、社康中心统筹协调的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机制。完成区中医院创“三甲”、推动社区健康服务扩容提质、建设示范型社区医院,每万人全科医生数达到6名以上。建设区域检验中心、互联网医院,打造一批高水平医教研创新与转化平台,新增10个市级以上医学重点学科。
提升社会保障水平
持续开展公共住房建设行动,建设筹集公共住房2.9万套(间),供应2.5万套(间)。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,实现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社区全覆盖。布局“四级养老服务网络”,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,实现长者服务中心街道全覆盖。
下一个五年,罗湖向“新”
加快建设“湾区枢纽、万象罗湖”
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
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
是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
也是将发展蓝图绘进现实的动力
统筹整合:新时代新罗湖
往期精彩回顾
来都来了,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~